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云南發展,心系邊疆各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云南考察調研、三次回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云南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云南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旗幟、精神旗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推動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民生有了明顯改善、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穩定、政治生態逐年向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夢的云南篇章展現出生機勃勃的錦繡前景。
在千年圓夢中奏響感恩奮進最強音
擺脫貧困是云南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期盼夙愿。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囑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云南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論述為指引,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展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堅持把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統一起來,堅持把整體推進與精準發力、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外援脫貧與內源脫貧結合起來,堅持把民生工程與民心工程、改善基礎條件與增進福祉保障、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起來,堅決打贏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93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50萬人實現“挪窮窩”“斬窮根”。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5616元增加到2021年的13027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居住在祖國西南邊陲的以獨龍族為代表的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體脫貧,繼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千年跨越”后,又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獨龍族鄉親給習近平總書記寄去感恩信,阿佤人民在新時代再唱新歌,景頗族群眾一邊勞作、一邊唱著自己創作的民族小調“九謝共產黨”,邊疆各族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在轉型升級中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作為后發展和欠發達地區,云南堅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抓產業發展,大抓產業項目,大抓市場主體培育,大抓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建設,綠色能源成為第一大產業,茶葉、鮮切花、咖啡、核桃、中藥材等高原特色農業不斷發展壯大,智慧旅游成為全國標桿,綠色鋁、綠色硅、新材料等產業鏈條更加完備,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得到加強。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居全國第2位,鐵路里程達4741公里,民用機場達15個,交通基礎設施的瓶頸制約有效破解。2012年以來,是云南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全省經濟總量由1.11萬億元增長到2.71萬億元,在全國的排位從第24位提升至第18位。
在共同奮斗中結出民族團結進步新碩果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云南完整準確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堅持不懈用示范區建設引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全域創建行動。全省有11個州(市)和84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紐帶更加牢固,愛黨愛國愛大家庭的情感更加升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宣傳教育。堅持把發展作為示范區建設的關鍵,大力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民族地區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連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7.1%提高到2021年的41.3%,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一些曾經“峰際連天、飛鳥不通”的山村,如今變成“阡陌縱橫,四通八達”的大道,兌現了“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的莊嚴承諾。
在保護與發展中鋪展綠水青山新畫卷
作為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云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錨定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這一定位和目標,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革命性措施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守護好七彩云南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良田沃土。優化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頒布實施《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在全國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率先發布生物物種名錄。經過努力,云南“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全省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52.93%增加到2021年的65.04%,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8%以上,均居全國前列。生物多樣性相關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成功舉辦COP15第一階段會議,發布《昆明宣言》。大力實施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推進全域綠化美化,生態美、環境美、城市美、鄉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正在成為普遍形態。
在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構筑對外開放新高地
云南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圍繞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這一戰略定位,云南準確把握在全國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與周邊國家領導人一系列互訪成果涉及云南事項,主動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與9個國家搭建12個多邊雙邊合作機制,貿易伙伴拓展至206個國家和地區,中越、中老、中緬國際通道高速公路境內段全線貫通,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和重點旅游城市航線全覆蓋,為國家周邊外交作出云南貢獻。曾經山壑阻隔,如今通江達海。隨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云南對內深化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作,對外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開放優勢更加凸顯,正逐漸成為強大國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市場之間的戰略紐帶。
在創新創造中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云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時對文化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持續繁榮發展,為譜寫中國夢的云南篇章提供有力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深扎根在邊疆人民的心坎上。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后涌現出高德榮、杜富國、朱有勇、張桂梅等“時代楷模”,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更加濃厚。大力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現有全國文明城市4個,共創成全國文明村鎮178個、全國文明單位244個、全國文明家庭21戶、全國文明校園57所。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40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3287個,云南省博物館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不斷涌現文化精品力作,電影《索道醫生》、電視劇《楊善洲》、廣播劇《打工局長》等16部作品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國際傳播和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美麗中國七彩云南故事走向世界,中華文化綻放世界舞臺。
在大戰大考中書寫疫情防控新答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云南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堅決貫徹落實“動態清零”總方針,毫不懈怠、科學精準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實施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機構核心能力“雙提升”工程、核酸檢測和醫療救治“再提升”工程。牢牢把疫情控制在邊境一線。按照“一縣一策、一鄉一策、一村一策”,切實織密疫情防控“防護網”、邊境穩定“安全網”、群策群力“聯合網”,牢牢守住“不外傳、零死亡、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制定出臺應對疫情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民排憂解難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千方百計穩住經濟發展、穩住市場主體,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云南經受住了最為嚴峻的疫情防控考驗,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水平持續提升,全省疫情防控能力實現了從無到有,邊境地區防控能力實現了從有到強。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劑次、3歲以上人群接種覆蓋率、60歲以上人群接種覆蓋率等多個重要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斷降低,實現輸入病例零病亡、本土疫情未外傳、航空輸入零擴散,取得了國內國外兩大戰場、邊境內地兩線作戰的重大勝利,為全國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云南貢獻。
在優化體系中增強邊疆治理新效能
云南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增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的要求,全面貫徹黨中央治邊方略,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扛牢抓實維護邊疆穩固的重大政治責任,深入推進興邊富邊行動,在25個邊境縣(市)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開啟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探索“思想領邊、組織筑邊、隊伍固邊、聯動穩邊、產業興邊”的“國門黨建+”模式,筑牢祖國西南安全穩定屏障。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爭做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2021年,全省人民群眾安全感指數達95.8%,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近16000個,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全面提高,邊疆治理能力不斷提升,邊疆治理效能充分彰顯。
在凈化政治生態中煥發全面從嚴治黨新氣象
云南認真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堅定不移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進一步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引導全省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大力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不斷向善向好。鮮明樹立重一線、重實干、重實績、重公認的用人導向,建設敢于擔當、干事創業、攻堅克難的干部隊伍。通過毫不放松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云南管黨治黨更加有力,干部隊伍精氣神更加提振,人才創新活力更加迸發,政治生態更加清朗。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一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在云嶺大地得到了充分印證。奮進新征程,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思想是科學的理論,深刻領會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切實用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思想是人民的理論,深刻領會根本立場和價值追求,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思想是時代的理論,深刻領會歷史方位和時代課題,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思想是實踐的理論,深刻領會檢驗標準和價值旨歸,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思想是開放的理論,深刻領會原創貢獻和理論自信,在邊疆治理實踐中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和發展發揮作用;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思想是自我革命的理論,深刻領會憂患意識和斗爭精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思想是胸懷天下的理論,深刻領會天下情懷和中國智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新征程上,云南將牢牢把握國家和云南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認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更加自覺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落實到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全過程,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書寫更加絢麗的篇章,一步一個腳印把習近平總書記為云南擘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云南的生動實踐”課題組)